痔瘡的歷史
痔瘡,是肛門最常見的疾病,主要源自於肛門處血管及軟組織,隨著排便、懷孕生產、歲月折磨而鬆弛老化,造成出血、脫垂、異物感、疼痛搔癢……等各種惱人症狀。
痔瘡疾病既普遍又古老。
埃及人幾千年前就在莎草紙上記錄,肛門有東西腫痛起來時可用的熏洗配方;而早在西元前460年,醫學之父希波格拉底就給痔瘡取了當今的原文名「hemorrhoids」,結合了希臘文的Haema(血液)-rhoos(流動),生動描繪了他觀察到的飽滿肛門小血球。
古往今來,許多名人皆苦於痔瘡,據說拿破崙當年還因為弄丟了他治療痔瘡用的水蛭、痛到無法騎馬而輸掉了滑鐵盧戰爭;甚至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也曾受痔瘡所苦,所以,有痔瘡困擾的我們,從來就不寂寞。
痔瘡的分級
依照痔瘡的脫垂嚴重程度,一般可分為四級:
- 第0級: 只有初生嬰兒才有0級的完美肛門。
- 第一級: 只要是成人,使用肛門15-18年以上,就一定會有輕微一度痔瘡,所以請把它當作正常生理現象。
- 第二級:痔瘡組織在排便時脫出肛門外,但排便後會自動縮回肛門內。
- 第三級:痔瘡組織掉出肛門外,必須用手推,才能塞回肛門內。
- 第四級:痔瘡組織卡在肛門口,塞不回去,造成持續異物感與不適。
第一級和第二級痔瘡通常不需要手術治療,先試試保守療法:
調整飲食生活: 避免酒、辣等刺激食物,配合多喝水、多吃蔬菜水果,避免便秘就能稍微緩解。
藥物治療:口服止痛藥,緩解痔瘡帶來的不適症狀;口服軟便劑,避免便秘造成痔瘡惡化。
藥膏或塞劑:具有血管收縮成分的外用藥膏,可以降低痔瘡組織充血的不適,並為脆弱受傷的肛門提供保護。
*塞劑是把藥膏製成子彈形狀,可以適度潤滑後,置入肛門內,對於發作中的內痔部分有緩解效果。
第三級和第四級痔瘡常引起出血、脫垂、搔癢、疼痛等不舒服的症狀,若保守治療效果不佳,
是可以藉由手術治癒的。陳年的第三、四級痔瘡,若併發皮膚壞死或血栓,甚至需要即刻的手術處理。
如您或家人有疑似症狀,歡迎預約諮詢鍾醫師,我們提供一對一親切隱私的服務。
內外痔的治療
肛門內部有一道鋸齒狀環繞的「齒狀線」,我們用這條界線來區分內外痔瘡。
齒狀線以下,是密布神經的外痔,所以外痔的症狀多以疼痛、腫脹、灼熱、異物感為主;齒狀線以上,是肛管內、神經較不敏感的內痔區域,表現的症狀為無痛性出血、無痛性脫垂。
另外,接近齒狀線附近凹凹凸凸的生理刻痕,若遭受反覆肛門裂傷,有可能形成垂墜的疤痕組織,這叫「肛門乳突增生」。增生大小可能跟著肛門內反覆受傷而有所變動,但如果只是檢查發現,平時沒造成困擾,可以先放著不管。
內外痔分別適合的治療方法有:
• 單純內痔:從肛門內黏膜處向外脫出
☻橡皮環結紮 ☻ 雷射/紅外線治療法 ☻硬化劑注射 ☻環狀切除手術(PPH)
• 單純外痔:從肛門周邊皮膚組織邊膨出
☻傳統痔瘡切除手術 ☻微創痔瘡手術
• 混合痔:從肛門內外共同融合成一團脫出的痔瘡組織
☻傳統切除手術 ☻微創痔瘡手術
一般而言,以橡皮環、雷射紅外線、硬化劑等非手術療法處理單純內痔後,3-5年復發率為30~50%,雖然復發率高,但毋須麻醉、在門診即可完成,且一般恢復期不適的困擾較低。
手術方式處理外痔或內外混合痔,雖然會經歷術後恢復期,但配合飲食調整,多攝取纖維質、多喝水、避免久站久坐、多運動,8-10年復發率低於2~5%,效果非常好,而且好好保養,甚至可以更長久。
您的痔瘡是否需要處理
通常有兩項痔瘡症狀我們都有共識,別放著不管:
1.肛門口腫痛異物感 :吃以點點燥熱食物、甚至天氣一變化、一排便或稍微累一點,肛門口就腫痛或撕裂痛得不得了,甚至每次排便完都得花時間在廁所裡清洗、在馬桶上推擠。這猶如在屁股上裝個小爆彈,讓人時時不安,日子沒必要這樣過,人生沒必要這樣忍。
2.出血:即便是軟便或放屁時也會帶著血水,大多不痛,但有時因為糞便磨破痔瘡而潰瘍,帶來痛感;甚至是改變姿勢或行走、跑步時,出現痔瘡摩擦出血的情況。長期慢性痔瘡出血,極可能帶來慢性貧血的問題,若超過三個月請不要輕忽它。
如您或家人有疑似症狀,歡迎預約諮詢鍾醫師,我們提供一對一親切隱私的服務。
有沒有痔瘡是個假議題。痔瘡是肛門血管、軟組織老化的現象,只要不是剛出生的嬰兒,嚴格來說,所有成人痔瘡一度起跳。除非您感到痔瘡引起不適,肛腸科醫師不會特別提醒您有沒有痔瘡,這跟一般皮膚科醫師不會提醒您有沒有曬斑或魚尾紋,道理是一樣的。
大腸鏡檢時,若沒有大腸瘜肉或癌變,那麼就算我們看到您有痔瘡,在有限的時間內我也不會特別向您提,因為那不是您的困擾和問題;但同樣的,若鏡檢出紙面報告時沒有其他發現,就只發現您輕微、不需要理會的痔瘡,我們也可能按報告樣板裡的「輕微痔瘡」快速鍵,送出這份報告。
不要為了追求零皺紋而急著做療程,還沒美便先成了妖怪;同樣,不要為了追求零痔瘡而急著開刀,還沒平就先失禁狹窄。
痔瘡不會變癌症
痔瘡是痔瘡,它是肛門血管和軟組織老化形成的團球;瘜肉是腸道黏膜受刺激、慢性發炎增生的團球。兩者不一樣,您可能覺得很難分,但分辨它是我們的日常。
若擔心大腸病變,45-50歲以上朋友,請認真考慮做人生第一次大腸鏡檢查。
這檢查不是年年要做,大腸黏膜長個瘜肉需要6-8年,瘜肉變壞需要2-3年,所以如果做過第一次是正常的3-5年檢查一次,甚至正常了一陣子之後再拉長年限至5-8年一次,都能免除您可能有大腸瘜肉或癌變的疑慮和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