鍾雲霓醫師 鍾雲霓醫師

開始前,讓我們先來個簡單的自我檢測,分類您的屬性:
A.以逸待勞-痔瘡修行者

注重保養即可。可先採取擦藥膏、溫水坐浴和調整飲食等保守療法;飲食上多攝取蔬果纖維、規律運動與大量飲水。並請記得,腸道保養好,痔瘡自然小。

B. 來拚輸贏-痔瘡戰鬥系
痔瘡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活困擾,可以考慮認真與醫師討論處理方法。

這裡也要再度提醒您,不管這個痔瘡是健檢或哪一科檢查偶然發現,是別人發現的,只要您覺得不痛不癢就沒關係;如果是自己發現或懷疑,為了確定真的只是單純痔瘡,請走趟門診好好讓醫師為您檢查。

有痔瘡何時該看醫生? 一定要開刀嗎?

痔瘡是肛門良性疾病,是血管、軟組織老化鬆弛帶來的現象。所以我常苦口婆心向患者解釋,並不是得了痔瘡就非得把痔瘡給處理掉,要不要處理痔瘡的關鍵在於:它到底會不會影響您的生活?

輕微二度痔瘡造成的腫脹不適,可先採取擦藥膏、溫水坐浴和調整飲食等保守療法;飲食上多攝取蔬果纖維、規律運動與大量飲水。
 
不過,來門診求診的朋友們,通常都拖著三、四度以上的陳年老痔而來,常見症狀有:
肛門口異物感 : 總覺得有東西卡在肛門口,尤其在排便後,伸手可以摸到突出的肉球,可能推得回肛門裡,也可能推不回去。
肛門口腫痛感 :一喝酒、吃辣,肛門口就腫痛得不得了,睡眠不足或疲憊時,腫脹和疼痛讓人焦躁不安。
出血:即便是軟便或放屁時也會帶著血水,大多不痛,但有時因為糞便磨破痔瘡而潰瘍,帶來痛感;甚至是改變姿勢或行走、跑步時,出現痔瘡摩擦出血的情況。

如您或家人有疑似症狀,歡迎預約諮詢鍾醫師,我們提供一對一親切隱私的服務。

預約諮詢


長期慢性痔瘡出血,還可能帶來慢性貧血的問題。曾有病人因為常頭暈昏倒、心悸虛弱,以為自己心臟有問題,做足了心臟血管檢查都正常,最後才發現,竟然是痔瘡長期出血造成血紅素低下,從正常人的Hb14低落到只剩下6左右。
單一次痔瘡出血,通常不至於失血過多或休克;但它就像個關不緊的血龍頭,三天兩頭消耗你的血液。人體很有彈性,以一個65公斤的人而言,身上總血量大約5公斤(1/13),如果是車禍外傷大失血,瞬間失血1600-1700cc(總血量1/3),可能就有生命危險;但慢性貧血通常就是階梯式慢慢流,慢慢消耗,身體會漸漸習慣貧血狀態,當察覺的時候,已經到了嚴重貧血的狀態。偶然因為硬便摩擦造成的出血大家多多少少有經驗;但經常無痛性地軟便內痔出血,若超過三個月請不要輕忽它。
 
肛門搔癢及衛生考量 : 排便後容易沾卡糞便、黏衛生紙或反覆濕疹、內痔黏膜翻出造成內褲總是濕黏、影響衛生。
不過臨床上不少女性朋友,最初是因為痔瘡脫垂、外翻而引起肛門搔癢,接著以為是癢感來自於肛門沒洗乾淨,而開始過度清潔肛門,造成反覆破皮、慢性濕疹。肛門處不適合用肥皂、過熱的水或任何私密洗劑去清洗,關於肛門的清潔和保養,可以參考此篇章:肛裂和肛門保養
 
外觀考量 : 覺得有痔瘡的肛門很醜嗎?我們也能幫妳!但還是要說啊!肛門的天生使命是排便,就算手術做得再精美,恢復期排便的拉扯和摩擦也可能帶疤痕問題,但怎樣都比術前好得多了!真這麼愛美嗎?妳的託付我們一定盡力!

為什麼有人說不開刀不會好?開了又很容易復發?

「鍾醫師,我的痔瘡有機會擦藥消失嗎?」
「鍾醫師,我痔瘡能自己好嗎?」
「鍾醫師,痔瘡和肛門皮贅一樣嗎?會自己好嗎?」

唉,當然不行啊。
痔瘡是肛門處老化鬆弛的血管和軟組織,肛門皮贅(=贅皮)是肛門處老化鬆弛的皮。

我常笑著說,當您問我能不能用藥讓痔瘡或皮贅消失,就相當於問我能不能擦藥讓人回春;如果我說:「你的痔瘡不會好」、「你的皮贅不會變緊」讓你很沮喪,那麼換個說法:「你現在30幾歲,沒辦法回到3歲的長相囉!」這是不是就輕鬆多了呢?

至於「為什麼有人需要開刀?有人不用?」這是看困擾症狀和期望。

有些病人的主訴是:「我大便好硬,摩擦過去就痛就流血,大便軟就不會。 」這問題出在硬便,我們要做的,是怎麼調整飲食,讓大便濕潤柔軟。

有些病人的主訴是:
「我大便很順,但時不時大便完那裡就卡一塊,好卡、難洗、又總覺得大不乾淨。」
「我不管有沒有大便,就卡一塊一直出血和出黏液,讓我怕到不敢出門。」
那這問題肯定是在痔瘡上,既然徹底脫離痔瘡的方法是手術,接下來就是認真討論手術可行性的時間。

至於手術後會不會復發嘛!這答案可以回答「會」,也可以回答「不會」。
累積了痔瘡數十年,中間還有孕產和飲食不注意、排便不順的考驗,現在習慣轉好了,痔瘡當然就不容易找上自己了!

醫生怎麼看診?
 
無論肛門是哪種症狀,就醫時,我們會請妳左側臥,將大腿、小腿彎曲,先目視檢查肛門周圍的問題,來看看痔瘡造成外觀及各種症狀影響的嚴重度,同時排除其它可能病灶。

接著做肛門指診,用食指檢查直腸較低的部份、排除低位直腸腫瘤,且同時評估肛門括約肌的功能。

最後用比手指粗一些的肛門鏡做檢查,將肛門內外仔細巡邏一次,分出是內痔、外痔或混合痔,甚至判斷是否有肛裂方面的問題。這樣一連串檢查步驟下來,便完成對痔瘡的完整評估,也能讓醫生完全掌握你肛門的健康狀況。
開痔瘡治療不了便秘

另外,也提醒看到這裡的您這個重要概念。

執業多年,有不少病人反覆受到排便和痔瘡相關困擾,卻一直以為,把痔瘡問題解決了,就能解決排便不順的問題,其實這是天大的誤會。

痔瘡膨脹起來時會假裝自己是沒排淨的大便,但它是軟的、沒本事塞住肛門,所以您的便秘問題不要怪它。

痔瘡是「果」,腸胃蠕動和排便狀況不佳是「因」;我們不可能藉由排除了痔瘡這個「果」,而逆轉腸胃蠕動不佳的「因」。這個根本原因,得靠飲食來做改善。

有了好的排便狀況,痔瘡發作的情況就會改善;腸道運作良好,也會減少腸道發炎,及大腸癌相關疾病的機會。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鍾雲霓醫師開始像傳道一樣,投入腸道飲食衛教的原因。

腸道從口到肛門的總長度大約是身高的六倍,也就是9公尺左右;一般來說,胃、小腸上腸胃道7公尺,大腸2公尺。

一般食物在這麼長的長度裡向下旅行,大約要1-2天的時間,所以有些病人說: 「我吃了東西就排便,吃甚麼拉甚麼。」這種講法是不正確的。

正確觀念是,你從最上方口吃下去的東西,刺激了腸道、造成了蠕動,把最下方接近肛門直腸的糞便往外推。

排出的糞便是兩天前形成的,不是你當下吃下去的食物。
所以,吃下去的東西會在腸道裡停留那麼久、引起許多反應,就不得不注意自己到底吃下了甚麼東西。

治療便秘、穩定腸胃要靠正確的飲食概念,您可以參考這一篇:避免痔瘡的飲食習慣

排便出血,怎麼分辨是痔瘡、肛裂,還是大腸癌?

其實自己很難分辨,所以與其操碎了心,不如去趟門診,或規律安排個健檢。但通常還是有幾個觀察原則:

排便時稍帶著肛門撕扯感、傷口疼痛感+滴血在馬桶裡/擦拭時染在衛生紙上: 這個出血比較像肛裂,可以觀察一個月左右試試看,通常會自己痊癒。

無痛的排便出鮮血,伴隨著肛門腫脹異物感: 軟便、硬便時都一樣,這個可能是內痔膨脹出血,偶爾喝了酒、吃了辣、累一點的時候來一下沒關係,可以再觀察一下。

但如果太頻繁每個月都來一次,或每次量都染紅整馬桶,那擺著流久了會慢性貧血,請找個時間就醫,和醫師討論。

無痛的排便出鮮血,連肛門異物感疼痛感都沒有: 如果加上平常排便順暢的您變得常腹瀉,這個怪怪的,有惡性可能,不要丟著不管它。

若年屆45-50歲,請考慮做人生第一次大腸鏡檢查。
這檢查不是年年要做,大腸黏膜長個息肉需要6-8年,息肉變壞需要2-3年,所以如果做過第一次是正常的3-5年檢查一次,甚至正常了一陣子之後再拉長年限至5-8年一次,都能免除您可能有大腸癌的疑慮和風險。

排便習慣改變,怎麼辨認是便秘, 痔瘡, 還是大腸癌?

常見的排便習慣改變,包括
-本來排便順暢的變便秘
-本來排便穩定的變腹瀉
-本來排便好好的,現在有便意、想排便排不出來

而最常見的影響原因有:腸道功能問題(便秘或腸胃發炎)、痔瘡、大腸癌

這邊為大家分析最令人害怕的「大腸癌引起的排便習慣改變」。
大腸癌引起的排便改變,來自於活躍癌細胞對腸道的刺激,使得腸道像發炎一樣蠕動增快、造成腹瀉;這個腹瀉會反覆發生,而且伴隨著帶黏液的出血。

隨著癌腫瘤團塊越長越大,最後會堵住腸道,反而從容易腹瀉,變成便秘。在這個不算短的演變過程中,常會伴隨病人食欲變差、體重減輕、甚至會有不明原因的貧血。 但等這些腸道症狀都發生時,腫瘤細胞通常都長得很大了,這也是我們一直提倡,不要「看症狀才就醫」,要三至五年定時做大腸健檢的原因。

但拋開最恐怖的大腸癌不談,最常見的排便習慣改變跟「腸道菌種」和「腸道功能」相關,可以試著高纖飲食、多喝水、觀察兩週。如果狀況改善了,就能先安個心,代表遇上的是腸道蠕動的功能問題。